11月23日,两市午后震荡走高,截至收盘,沪指涨0.26%,深成指跌0.27%,创业板指跌0.14%。两市超3100只个股下跌。
板块方面,燃气、煤炭、中字头股票涨幅居前,风电、光伏、储能板块午后异动拉升,医疗器械、计算机、半导体、新冠治疗概念持续调整。
具体来看,“中字头”股票再度集体大涨,中纺标、中铁装配、中水渔业等10股涨停,中环装备、中光学等多股涨幅居前。
TOPCon电池概念震荡走强,激智科技涨超8%,钧达股份涨超7%,聆达股份、沐邦高科均涨超6%。帝科股份、罗博特科等跟涨。
中药板块大幅回调,启迪药业、华森制药等6股跌停,佛慈制药、精华制药、盘龙药业等跌幅居前。
个股方面,声迅股份、云中马双双上演“地天板”,声迅股份报40.90元,成交额6亿元,换手率47.82%;云中马日内成交额超8亿元,换手率近68%。
【资金流向】
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午后回流,全天净买入15.65亿元,早盘一度净卖出逾16亿元;沪深股通出现显著分化,沪股通净买入25.12亿元,深股通净卖出9.46亿元。
主力资金尾盘持续净流入建筑、电力、化工、银行、半导体等板块,净流出医药、电子、计算机、传媒、通信等板块。
具体到个股来看,中国交建、永太科技、隆基绿能均获主力加仓超6亿元;特变电工、阳光电源获主力净流入超4亿元。净流出方面,恩捷股份跌约8%,遭主力抛售15.7亿元;众生药业跌停,遭主力净流出15亿元;中国医药、以岭药业、榕基软件、江淮汽车均遭主力净流出超2亿元。
【机构观点】
方正证券:短线大盘盘中有回调压力,但回调的空间或有限,整体运行态势上,仍处在3050点至3150点的箱体之间震荡运行,量能决定走势,无论涨跌,量能若释放,则短线盘中回调后还会继续重启升势,若量能难以释放,则大盘绕3100点窄幅震荡整理。基本面与消息面利好纷纷推出,市场情绪处于高位,大盘震荡盘升将是主基调,但结构分化也将加大。
粤开证券:近期在地产政策边际宽松、外部流动性预期拐点等因素改善背景下,市场底部特征逐步显现,修复趋势确定。但是,当前多重利好兑现叠加近期债市快速调整,引发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市场反弹恐难一蹴而就。从历史经验来看,底部反弹行情仍需基本面数据的验证。因此,预计当下市场或仍将以板块热点轮动特征为主。
中金公司:教育板块“双减”后估值受政策担忧情绪影响持续调整;2022年K12教培企业逐步转型、职业教育相关利好政策发布,板块有所复苏,但转型初期模式尚未验证、疫情导致线下培训招生增长受限等,恢复速度较慢。展望2023年,板块仍有修复空间,建议关注K12教育转型进展、职业培训疫情后招生修复以及高教营利性分类管理预期落地催化估值修复。
每经记者:曾子建 每经编辑:赵云
投基Z世代,Z哥最实在。
今天(12月5日),大盘高开高走,沪指轻松站上3200点,几乎就没有遇到任何压力。这或许意味着,对于后市我们可以再乐观一些!
昨天的文章里,Z哥提到了交易所的重磅“操作”,沪深交易所制定了新一轮上市公司“提质”计划,上交所更是“明示”,要服务推动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
而今天,大盘强势上行的同时,消息面又有重磅发声,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要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期的市场,有一种浓浓的“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味道,各种大市值公司,央企、国企,纷纷走出了牛市行情。
最强的自然还是中国联通,今天再度封死涨停,同时带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大涨创新高。
同时,中铁装配、中国高科、中国铁建、中油工程、中国中铁等“中字头”板块全线大涨。
另一个令人兴奋的点是,人民币汇率大幅拉升,今天狂涨近800基点,美元离岸人民币重回7以内。最近5个交易日人民币连涨5天,美元见顶已是大势所趋。
人民币的大幅上扬,吸引北向资金进入A股扫货,沪深两市净买额近60亿元。
A股大涨的同时,港股市场表现更加强劲。恒生指数大涨800多点,涨幅超过4%;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近9%。
香港个股方面,腾讯控股盘中大涨近7%,阿里巴巴涨幅超8%,涨幅更大的是医药相关公司。其中,平安好医生大涨30%,阿里健康上涨超20%。
此外,在港交所上市的重要中概股中,知乎-W上涨26%,小鹏汽车-W上涨约25%,哔哩哔哩-W上涨近26%。
截至今日A股收盘,沪指上涨1.76%,报收于3211.81点,9月16日以来首次站上3200点,两市成交再超万亿。另外,深成指上涨0.92%,创业板指数下跌0.26%,市场分化还是比价明显。
前面Z哥说了,对于后市,我们或许可以再乐观一些。对指数而言,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氛围越来越浓,而这些板块,对于指数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此外,近期随着全国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措施不断出台,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也逐渐升温,这使得股市层面也逐渐扭转了此前低迷的态势。而从行业表现来看,未来市场风格或许也将出现变化。
兴业证券最新研究报告总结了海外市场在防控政策改变前后的表现,认为从行业表现来看,疫情防控政策逐步放松后,除出行链涨幅显著外,房地产、酒精饮料和医药等行业中长期表现相对靠前。
基于行业与当地市场的相对收益来看,疫情防控政策逐步转松一周后,市场短期博弈出行链,航空、电影娱乐等行业快速反弹上涨,大概率跑赢大盘;但政策转向3个月后,除电影娱乐能延续强势表现外,出行链板块跑输大盘,市场风格逐渐转向房地产、家电和服饰等行业;政策转向6个月后,随着业绩开始改善,酒店和航空在赔率和胜率层面重新开始占优,此外,饮料、医药、服饰和房地产板块表现同样较好。全面放开后,以航空为代表的出行链在初期(全面放开后1个月内)表现占优,但拉长时间来看,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包含医疗服务)、和汽车在各国的上涨概率和涨跌幅更高。
其中,针对市场较为关心的出行链,我们可以看到,防疫政策放松后,其走势呈“N”字型特征。管控政策放松后的一周,甚至前夕,市场就提前开始博弈出行链的反转,航空和酒店行业股价快速上涨,但之后开始跑输大盘,直到政策放开后3-6个月内盈利逐步企稳,航空和酒店股又会有较高概率再次跑赢大盘。以美国航空业为例,尽管政策已然放松,但行业动态市盈率依然回落,而在经历初期炒作后大幅上涨的股价缺乏实际盈利的验证,导致行业表现跑输大盘,直到业绩逐渐企稳回升,盈利支撑航空板块再度跑赢市场。
最后,分享海外投行大摩对A股的最新看法。
上周日,大摩包括LauraWang在内的策略师发布报告称,由于中国政府不断调整优化应对新冠疫情的政策,并且多方面出现积极进展,使得中国股票评级获得提升。大摩将中国股票的评级从持股观望(equal-weight)上调至增持(overweight)。自2021年1月以来,大摩对中国股票予以持股观望评级已经有近两年时间。
摩根士丹利建议进一步增加对消费品公司等的敞口,并增加对离岸中国股票的配置。
鉴于新兴市场股票的盈利增长,摩根士丹利现在“更有信心认为,一个新的牛市周期正在开始”。
不过大摩策略师也表示,中国的复苏之路可能“将是崎岖不平的,因为盈利压力将持续到明年初”。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