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形态分析又称为「形态学」,根据价格过去的走势变化,所形成的图形来辨识出价格目前的行为,以此让交易者能够预测价格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本篇文章将介绍13种常见的形态,可以简单分为「整理形态」及「反转形态」两种,每种形态都有特定特征,因此学会辨别这些形态的意义及运用方式,能够让交易者在交易上能够更明确地知晓和确定进出场的时机。
1. 整理形态:箱型
箱型(Darvas Box)是常见的整理形态之一,在K线走势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价格会在一定的区间内上下移动,将这个区间画出来,其图形就像一个箱子一样。
在这个形态区间,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受到卖盘打压而下跌,当价格下跌至一定的位置时,又会获得买盘的支撑而上涨。
将这段期间价格波动的高点与高点连线就会形成箱子顶部,也就是「箱顶」,而低点与低点连线就会形成箱子底部,也就是「箱底」。
在这个形态区间,会有交易者等待价格落至箱底时买进,当价格上涨至箱顶时卖出,以此进行震荡区间操作。
而追求资金运用效率的交易者则会等待价格「放量大阳线」突破箱顶(阻力)时进场,或是「大阴线」跌破箱底(支撑)时进行做空。
相关阅读:《他仅凭一招就赚了200万美元!“箱型理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交易系统》
2. 整理形态:三角收敛
三角收敛(Triangle)形态是一种在K线上常出现的整理形态,在K线走势图上由左至右波动逐渐缩小的一种现象,上有阻力线、下有支撑线,同时在收敛过程中,成交量通常会逐渐萎缩。三角收敛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
(1)对称三角收敛:主要的特征是在收敛过程中,上方高点越来越低,下方低点越来越高,价格震幅走势由右至左逐渐缩小的一种形态。
(2)上升三角收敛:形态的特征是低点越来越高,而高点呈现水平的现象,上方就像是有一道墙所形成的压力,价格每次碰到墙就再次被压回,而下方的买盘却不断地上升,显示价格回撤之后,愿意低价卖出的人越来越少。
(3)下降三角收敛:特征与上升三角收敛形态相反,高点越来越低,下方形成一道水平的支撑。这种形态意味着,价格每次跌到一定的价位时就会获得支撑,但是随着每次的上涨,愿意以高价承接的意愿越来越低,导致高点不断下降。
相关文章阅读:《三角形形态该如何交易?我这里有个盈利策略》、《简单有趣的几何方法 - 三角形态交易策略与突破》、《如何利用三角形态把握交易机会 - “对称三角形”交易策略》、《这套“铁三角”分析模型,让我交易无往不利(多图)》
3. 整理形态:旗形
旗形形态(Flag Pattern)是常见的整理形态之一,在形态整理过程中,价格会在特定区间内移动,其走势图形就如同一面旗子,因此称为旗形。
根据上涨和下跌趋势过程中所出现的旗形形态,可分为「上升旗形」及「下降旗形」两种形式。
上升旗形主要是由旗杆及朝右下方飘的旗面所组成。旗杆的部分来自于一段急速上涨的走势,当价格来到高位区时,开始出现获利了结的卖压,使价格陷入整理,在区间内紧密波动。
若将高点与高点连线,低点与低点连线,就会形成两条相互平行但方向朝着与原本趋势相反的平行四边形。一般来说,价格经过整理后通常会向上突破,重新回到上涨的趋势。
下降旗形同样也是由旗杆及朝右上方飘的旗面所组成,但表现与上升旗形相反。旗杆的部分来自于一段急速下跌的走势,当价格来到低位区时,开始出现逢低进场的买盘支撑,使价格出现小幅度反弹,并在区间内紧密波动。价格经过整理过后通常会向下跌破,重新又回到下跌的趋势。
相关文章阅读:《简单且实用!如何交易看涨/跌旗形形态》
4. 反转形态:头肩底
头肩底(Head and Shoulders Bottom)形态顾名思义这个形态是由「头部」与「肩部」所组成,在K线图上出现头肩底形态时,可以明显看到3个谷底的出现,依序分别为「左肩」、「头部」、「右肩」,这种形态被视为是一种底部反转形态。
价格经过下跌后出现一次反弹形成「左肩」,反弹后容易受到解套的卖压,使价格又再次下跌并且跌得更深,将前一波下跌的最低点给跌破,接着又出现一次反弹形成「头部」,而此次反弹的高度与前一次高度位置相差不多。
价格进行第3次下跌,但这次下跌的幅度会与第1次的幅度差不多或更少,形成「右肩」,将这两次的反弹高点连成一线,就会形成「颈线」,颈线不一定呈现水平线,有时可能带有一点斜度。
当价格出现「放量大阳线」突破颈线且没有再次回颈线之下时,代表头肩底形态确立,后市上涨的概率较大。
相关文章阅读:《多图解析丨如何交易头肩底形态?这里有一份活指南(建议收藏)》
5. 反转形态:头肩顶
头肩顶(Head & Shoulders Top)形态与头肩底相反,但同样的在形态上都是由「头部」与「肩部」所组成,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山,头肩顶形态被视为是一种头部反转形态。
价格经过一轮上涨之后出现回撤形成「左肩」,再次重回原上涨趋势,突破前波高点后形成「头部」,价格又再次下跌,而这次下跌的深度较深,来到前一波低点附近,接着再次上涨形成「右肩」,但这次涨势力度不足,没有再过前波高点。
最后价格下跌并跌破颈线,头肩顶形态确认。要注意的是,颈线不一定呈现水平线,有时可能带有一点斜度。
当价格出现「长实体大阴线」跌破颈线且没有再次站上颈线时,代表头肩顶形态确立,后市价格下跌的概率较大。
Tip:跌破颈线长实体大阴线不一定要「带量」,但如果出现「带量」的长实体大阴线跌破颈线的话,那后续跌势可能更为强劲。
相关文章阅读:《抓住这种交易形态,你至少能盈利100点!》
6. 反转形态:双重底(W底)
双重底(Double Bottoms)又称为W底,由于该形态与英文字母「W」相似,所以通常称为“W底”。
这种形态通常是出现在价格经过一波下跌之后,发生第一次的反弹形成第一只脚(左底),而后又再次下跌至前波低点附近,进行第二次的反弹形成第二只脚(右底),直到价格顺利突破前一波的高点(颈线的位置),代表W底形态确立。
在底部整理区间打了两次底,出现左底和右底,通常右底与左底位置差不多或略高一点,但也有可能出现右底低于左底的情况发生。
一般来说,当价格突破颈线后回撤不会跌破颈线位置,但如果价格突破后又再次跌破颈线位置,意味着形态失败,若因为看到突破形态出现而买进的交易者,在此时就该做好离场的准备。
7. 反转形态:双重顶(M顶)
双重顶(Double Top)又称为是M头,由于该形态与英文字母「M」相似,所以通常称为“M顶”。
这种形态通常是出现在价格经过一波上涨之后,在相对高位形成的走势,价格第一次的回撤形成左肩,而后又再次上涨至前波高点附近(通常不会过前高),进行第二次的下跌形成右肩。
直到价格跌破前一波下跌的低点(颈线的位置),才正式代表形态确立。
相关文章阅读:《5分钟视频教学:双重顶/底形成后要关注什么?盈亏比!》
8. 反转形态:多重底
多重底形态(Triple Bottom Patterns)又称为“三重底”,是经过一段漫长的整理周期,价格在一定的范围之间波动,涨到一定价位就会遇到卖压,跌至一定价位就会出现买盘,其形态就与箱型形态类似。
多重底在打底区间上方高点与高点的连线明显形成一道压力,而这道压力即为颈线压力,区间下方低点与低点的连线形成一道支撑,直到价格带量突破颈线后,形态确立。
9. 反转形态:多重顶
多重顶形态(Triple Top Patterns)又称为“三重顶”,该形态也是经过一段漫长的整理周期,价格经过一波上涨之后在相对高位横盘整理,涨到一定价位就会遇到卖压,跌至一定价位就会出现买盘,其形态就与箱型形态类似。
多重顶在区间下方低点与低点的连线明显形成一道支撑,而这道支撑线即为颈线,当股价有天跌破颈线,代表头部形态确立,价格后市易跌。
10. 反转形态:圆弧底
圆弧底(Rounding Bottom)形态指的是价格在波动过程中,呈现了弧形的走势,通常这种形态的形成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在下跌过程中成交量会逐渐萎缩,价格持续破底,直到底部区域渐渐开始出现买盘,使得价格逐步垫高,成交量也跟着逐步放大。
一般在圆弧底形态的左右两侧成交量最大,而中间过程成交量呈现低迷状态。直到价格出现「带量大阳线」突破颈线压力时,才能确立形态。
11. 反转形态:楔形
楔形(Wedge)形态指的是价格会在两条相同方向且逐渐收敛的直线内运行,这两条趋势线是由价格的波峰(高点)与波峰之间的连线及波谷(低点)与波谷之间的连线所组成。
价格在收敛期间的波动表现通常会呈现一波弱于一波的状态,且在这段期间成交量通常会逐渐降低,而此楔形形态又可分为「上升楔形」及「下降楔形」两种表现方式。
楔形形态的出现,通常会被视为价格即将反转的征兆,也就是说,一段涨势的末端出现上升楔形易形成头部,由于涨势渐弱的情况,之后价格容易出现反转下跌的现象。
相反的,当跌势末端出现下降楔形易形成底部,由于跌势渐弱的情况,后续价格容易出现反转上涨的现象。
相关文章阅读:《交易中,遇到“楔形反转形态”怎么办?一招教你致胜》
12. 反转形态:破底翻
破底翻形态一般是出现在价格经过一段时间的下跌后,在相对低点的位置开始盘整筑底,而在筑底的过程,价格再一次跌破区间底部(支撑位置),但在短时间内又再次重新回到原整理区间内。
简单来说,价格先是「破底」后,又再次「翻」回区间的行为,就是所谓的“破底翻”形态。
而出现这样的形态,通常意味着此区间底部具有强劲的支撑力度,也就是说,这个支撑区有人在防守(买入)。
因此,若此时想进场的交易者可以在价格翻回原本的整理区间时,价格靠近底部支撑区附近进场建立头寸,前提是这个底部有发挥支撑价格的作用。
13. 反转形态:岛形反转
岛形反转(Island reversal)顾名思义就是它的的形态犹如一座「孤独的小岛」,在岛的左右两边分别会各有一个跳空缺口出现,两个缺口的位置对称,且位于相同的价格区间。
左边通常属于竭尽缺口,右边属于突破缺口,这种形态的出现,经常被用来判断趋势转折的信号,通常底部出现岛形反转,会伴随较大的成交量。
若反向跳空缺口越大代表趋势反转力道越强;相反地,如果反向缺口如果比原趋势的缺口小,容易反转失败。
这种形态的出现,通常是经过一段涨势后,位于相对高位的位置,价格在上涨过程中,看着价格一直涨而不敢追的人,加上新闻媒体不断释出利好消息,使得这些人最后受不了了而进场追高。
价格经过追价的买盘而出现跳空缺口使价格最后奋力一拉,而在底部就买进的人此时选择获利了结,在后续缺乏买盘力度时,价格容易进入修正阶段。
若此时出现岛形反转的形态,就要留意趋势是否可能出现转变,价格走势可能开始要下跌了。
同样的道理,若价格经过一波下跌修正,位于相对低位区,出现岛形反转的形态,也要留意趋势是不是即将改变,价格走势可能开始要反弹上涨了。
相关文章阅读:《90%交易者都不知道的“岛形反转”形态,终于有人讲清楚了!》、《看懂K线“跳空缺口”透露的交易信号,你才能掌握趋势方向》
总结
交易者在使用技术图表形态上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件事情,每个人习惯看的价格图表的时间框架不一样,有些人会看3个月的走势图、有些人会看1年的走势图,在这之中有大形态、小形态,在解读上难免会遇到互相矛盾的地方。所以在使用上,一定要固定一个习惯的时间框架,否则今天看长、明天看短,你可能很容被搞晕。
市场千变万化,每只股票或每一个交易标的走势不尽相同,哪来什么共同点?但技术分析是经过大量统计汇整,作出有效性的参考依据,期待历史再重新上演,所以交易专家们将过去历史的走势图大量统计,发现许多价格在上涨或是下跌前,会走出类似的走势,技术分析里我们称作它为“形态学”。
如果能看懂交易市场里的形态学,我们也能事先看出价格上涨和下跌的征兆,是不是相当有趣呢?
老铁们好,我们继续学习主力行为学《K线图的真相》,今天的主题是“读懂K线图的演变”。
K线图种类繁多,千变万化,目测起码有十万八千种。我们根据他的形状,预期等,给予了很多寓意颇丰的名字,如“射击之星”、“光头光脚”、“锤头线”、“红三兵”等等。光是这些好听的名字,足够装满一箩筐,你记得住吗?
下面这张图,是我为大家捋出来的K线由强到弱的演变过程,赶紧收藏,先自己解读下,看看是不是豁然开朗。
我自然全部记得住,并不是我聪明,也不是我花的时间多,是因为我有系统的方法,这里把它分享给大家,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都是其他地方没有的干货。
一条K线再复杂,也是由4个价格组成的,他的千变万化,源自于4个价格的千变万化,而价格的变化,就是K线图强弱的变化。
假设我们脑子里有一套K线图【由强到弱】的演变过程,自然就记住了所有的K线图,再也不会被它那些婀娜妖娆的名字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