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江南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0年4月14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下发的《关于对江南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函》【公司部关注函[2020]第52号】(以下简称“《关注函》”),公司近期可转债价格波动较大,深交所对此高度关注,要求公司就相关事项做出书面说明。现对关注函所涉及事项的回复披露如下:
【1】问题:你公司及你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是否存在根据本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你公司是否存在向特定投资者泄露重大未公开信息、违反公平信息披露的情形,你公司基本面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回复:
公司根据深交所关注函要求,迅速展开自身核查,同时就相关问题向公司控股股东江阴模塑集团有限公司发出问询函并于当天收到回复,经核查:公司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存在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规定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公司不存在向特定投资者泄露重大未公开信息、违反公平信息披露的情形,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注:问询函及控股股东回复文件已向深交所提交报备)。
【2】问题:你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近三个月是否存在买卖模塑转债的情况,并说明是否存在涉嫌内幕交易的情形。
公司回复:
(1)公司于2020年4月15日上午通过电话询问的形式分别向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逐一进行认真核查,未发现上述人员在最近3个月内存在买卖“模塑转债”的行为,上述人员不存在涉嫌内幕交易的情形。
(2)同日,公司立即向中国登记结算公司书面申请查询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最近3个月(即2020年1月14日至2020年4月14日期间买卖公司可转债的情况,根据中国登记结算公司出具的《信息披露义务人持股及股份变更查询证明》和《股东股份变更明细清单》所示,未发现上述人员在2020年1月14日至2020年4月14日期间存在买卖“模塑转债”的行为(注:中登公司出具的《信息披露义务人持股及股份变更查询证明》和《股东股份变更明细清单》已向深交所提交报备)。
【3】问题:模塑转债是否符合有条件赎回情形,若是,请说明未进行强制赎回的原因。
公司回复:
公司“有条件赎回条款”已于2017年5月31日《江南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中披露,具体如下:“在转股期内,当下述情形的任意一种出现时,公司有权决定按照以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可转债:(1)在转股期内,如果公司股票在任何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二十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含130%);(2)当本次发行的可转债未转股余额不足3,000万元时。”
截至2020年4月14日,公司转股价格为7.59元,公司近三十个交易日股价及可转债余额情况均未触及上述有条件赎回条款,因此不符合有条件赎回情况。
2020年1月21日至3月13日,公司股价均超过转股价格7.59元的130%,满足赎回条件,公司未进行强制赎回的主要原因:(1)当时二级市场波动较大,公司股价于2月11日至3月13日从最高16.50元/股跌到9.85元/股,当时上证指数从2901点跌到2790点,若行使赎回权将不利于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2)如果行使赎回权,需要一次性赎回资金准备,考虑到公司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营运资金需求较大,不行使赎回权有利于公司资金稳定,促进公司发展壮大,以更好的业绩回馈股东。
如果公司未来股价及可转债余额情况达到上述有条件赎回条款要求,公司将充分保障可转债投资者了解公司有关经营情况后,审慎考虑行使“模塑转债”的有条件赎回权利,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风险。
【4】问题:据你公司4月14日披露的2019年业绩快报和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亿元,同比增长821.08%;2020年第一季度预计亏损1.6亿元至1.7亿元,同比下降362.68%至379.10%。请你公司结合市场宏观环境、行业情况及你公司具体经营情况,详细说明2020年一季度业绩下滑的原因,并向投资者充分提示经营风险及业绩波动风险。
公司回复:
(1)汽车零部件行业
2020年第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市场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47.4万辆和367.2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45.2%和42.4%。由于境外3月份疫情爆发,公司北美工厂受相关合作整车厂响应政府要求停工的影响,导致北美工厂一季度汽车销量较预期大幅下降。公司一季度销售同比下滑约35%。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步趋稳,截至目前,公司国内工厂生产产能已恢复至正常水平。北美工厂方面,由于境外疫情尚在持续,公司尚无法预计疫情何时能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尚处于停工期,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尚无法得到准确估计,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公司后续将密切关注疫情进展情况并积极应对,降低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的影响。
(2)非经常性损益
受证券市场波动的影响,公司持有的“江苏银行”、“江南水务”股票市值下降,特别是“江苏银行”股票价格由年初的7.24元/股跌至一季度末的6.01元/股,导致本期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减少。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约为-4471万元。
【5】问题:你公司认为需要补充说明的其他事项。
公司回复:
(1)公司将严格按照监管规则和公司制度,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公司不定期组织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了《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规范运作指引》等上市公司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违规案例,强化其守法合规意识,严格按照监管规则和公司制度进行相关事项的运作和管理,切实提升公司治理及公司规范运作水平,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2)提醒投资者注意可转债的投资风险,谨慎投资
资本市场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市场,上市公司可转换价格可能受到来自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金融市场流动性、资本市场氛围、投资者心理等多元因素影响。
通常情况下,同行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与其可转债价格高度相关,模塑转债的价格近期波动较大主要系公司可转债流通量较小,可转债价格容易被市场资金影响,具体情况请查询公司2020年4月3日在《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和巨潮资讯网披露的《江南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可转债转股情况公告》【2020-010】。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风险,谨慎投资。
特此公告。
江南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20年4月15日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报
昨日,2022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全球股市、期市也正式收官。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年,A股整体走出“W”型行情,沪指最终站稳3000点。
截至12月30日收盘,上证指数上涨0.51%报3089点,深证成指上涨0.18%报11015点,创业板指下跌0.11%报2346点,三大指数全年分别累计下跌15.13%、25.85%和29.37%,结束了自2019年来的年线“三连阳”。
从全球来看,截至昨日下午3时,亚洲市场方面,日经225指数全年累计下跌9.37%,韩国综合指数下跌24.89%;美国股市中,道琼斯、纳斯达克和标普500三大股指全年分别下跌8.58%、33.03%和19.24%;欧洲市场方面,英国富时100指数全年上涨1.74%%,法国CAC40指数和德国DAX指数分别累计下跌8.1%和11.41%,俄罗斯RTS年内累计下跌41.29%。与全球主要股指表现对比,A股表现整体差强人意,仅仅跑赢俄罗斯RTS、纳斯达克指数、韩国综合指数、标普500指数。
总的来看,申万期货股指分析师贾婷婷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全球资本市场来说,2022年是较为艰难的一年,在美联储激进加息以及国内疫情反复的影响下,全球主要股指均出现了明显下跌。
从国内来看,三大股指收跌,房地产和金融领域走弱拖累上证50和沪深300表现,能源和科技去估值带动中证500和中证1000下跌,与此同时期指也出现明显下跌,四大股指期货年跌幅均在20%左右。“但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行情表现不佳,但国内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中金所今年年中和年末先后上市中证1000股指期货、中证1000股指期权和上证50股指期权,为投资者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对冲工具。”贾婷婷说。
回顾今年全年A股行情,一德期货股指期货分析师陈畅表示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2022年年初至4月底,A股市场整体表现持续疲弱,尤其进入4月后,在美元流动性快速收紧、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和国内疫情反弹的背景下,A股指数中枢再次出现大幅下移。沪指也由年初的3600点一度下探至年内低点2863点;其次是4月底至7月初,随着多项稳增长政策逐渐落地,投资者预期国内经济企稳复苏,由此带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并推动A股出现超跌反弹至3400点附近;再次是7月至10月末,在国内经济复苏挑战仍存,海外主要经济体虽然面临经济周期下行压力,但由于通胀居高不下,货币政策依然表现为强劲紧缩的情况下,A股再次振荡回落;最后是11月以来,此前市场的被压制因素有所缓解,投资者在防疫措施优化和地产供给侧稳增长政策下开始交易经济复苏预期,A股也重新稳定在3000点上方。
在即将来临的2023年,A股行情是否仍值得期待?对于投资者来说,又将蕴藏哪些投资机会?
陈畅认为,从明年全年来看,A股可能会经历复苏预期反复、稳增长政策发力、复苏事实验证等多个阶段,预计整体将呈现冬去春来,逐浪前行特征。就短期而言,2022年11月受益于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地产供给侧稳增长政策频出等利好因素,A股在复苏预期作用下出现反弹。但也需注意,12月国内疫情使得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受到影响,短期经济增长压力较大,并对市场情绪造成扰动,预计该扰动因素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年初。
“从投资机会来看,整体看2023年上半年市场风格或偏向价值,下半年逐渐转向成长。2022年地产、消费等顺周期属性较强的行业表现较为疲弱,而部分资源品和新能源产业则维持高景气度。因此,我们认为2023年随着经济企稳回升,传统经济相关板块盈利增速具备回暖预期,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新能源车产业链面临渗透率提升斜率新阶段、资源品高基数低需求下业绩难以维持的情况,增速或将边际回落。”陈畅说。
在贾婷婷看来,总的看,2022年面临的各种风险在2023年都有望缓解,无论是实际经济数据还是市场预期都有望改善。2023年我国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企业和居民有望回归正常生活,经济前景有望改善,预期推动下股市有望迎来较为持续的上涨行情。为加快经济复苏,房地产政策不断放松,房地产相关行业均能受益,这将利好上证5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而从长期来看,科技创新仍是主要方向。
去年全年期市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下降9.93%和7.96%
昨日晚间,2022年全年期货市场成交数据新鲜出炉。据中期协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期货市场(含期权市场)成交量约6.62亿手,成交额约48.0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2%和7.29%,环比分别下降5.45%和9.08%。今年1—11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约67.68亿手,累计成交额约534.93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9.93%和7.96%。
分交易所看,12月份,上期所成交量约1.80亿手,成交额约12.7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2%和下降3.96%,环比分别增长0.34%和下降2.97%;上期所子公司上期能源成交量约0.12亿手,成交额约2.7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17%和8.16%,环比分别增长13.25%和1.88%;郑商所成交量约2.46亿手,成交额约9.5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72%和21.47%,环比分别下降6.29%和3.00%;大商所成交量约2.10亿手,成交额约10.63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93%和5.24%,环比分别下降8.43%和4.60%;中金所成交量约0.14亿手,成交额12.3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65%和25.09%,环比分别下降24.28%和22.90%;于去年4月19日揭牌、今年正式开市的广期所成交量约19.36万手,成交额约158.40亿元。
持仓方面,截至12月末,全国期货市场持仓量约3571万手,较上月下降9.70% 。其中,上期所月末持仓量约842万手,环比下降8.11%;上期能源月末持仓量约27万手,环比下降14.18%;郑商所月末持仓量约1347万手,环比下降10.38%;大商所月末持仓量约1224万手,环比下降10.86%;中金所月末持仓量约129万手,环比下降0.73%;广期所月末持仓量约2万手。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告诉期货日报记者,2022年全年我国期市延续2021年第四季度成交规模增长放缓进而开始萎缩的态势,但成交同比降幅逐步收窄,具体来说主要受四大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2022年全球新冠疫情继续扩散、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全球性高通胀等因素对大宗商品市场形成供给冲击;同时,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短期内大幅加息与“缩表”步伐,导致大宗商品市场剧烈波动,影响了国内相关品种期货交投情绪、实体企业资金短缺和正常交易的“旺季不旺”。
二是从2022年商品市场八大板块成交数据来看,成交量指标上跌幅最大四个板块为能源、有色金属、饲料养殖和软商品,分别下降35%、34%、28%、23%;成交额指标上跌幅最大四个板块是有色金属、软商品、钢铁建材和贵金属,分别下降30%、27%、23%、18%;2022年这四个板块众多品种也是成交大幅萎缩,其中煤焦三品种、鸡蛋、镍、苹果、锰硅、尿素、菜粕、铜、银、燃料油、纸浆和天胶等品种成交量同比下降均有25%以上。
三是在去年表现活跃的期货品种今年全年成交规模保持了增长,给予了期货市场成交规模一定支撑。其中2年期国债期货、低硫燃料油、花生、5年期国债、20号胶、聚氯乙烯、纯碱、液化石油气、生猪、铁矿石、原油、10年期国债、短纤、中证500股指、石油沥青、PTA、棕榈油、铁矿石、锡、铜和锌期货成交量和成交额占比在今年居市场前20位,这些最活跃品种成交规模保持增长的情况,大大减缓了全市场交易规模萎缩的幅度。
而2022年成交规模下降居前的期货品种前20位包括煤焦三品种、鸡蛋、铁合金、白银、铜、尿素、玻璃、棉花、红枣、苹果、豆菜粕、镍、天然橡胶、纸浆、钢材、苯乙烯、玉米和白糖期货。
四是2022年金融期权成交量微增但成交额下滑,国内股票期权和股指期权全年总成交量为125757万张,同比增长2.9%;全年总成交额10005亿元,同比萎缩13.2%;12月末总持仓量达到441多万张,同比减少18%。其中上证50ETF期权仍是投资者最为喜爱的交易品种。
展望2023年,王骏预测,明年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还将面临宏观经济环境、全球经济复苏情况和欧美加速缩表政策等较多外部因素影响,大量企业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并积极参与期货期权套期保值交易需求大增,同时大型金融机构在面对全球系统性经济与金融风险下也将继续加大利用金融期货期权的风险对冲操作。因此,在国内期货期权市场具备健全的交易机制和有效法律法规的背景下,国内市场将进一步吸引风险管理资金积极参与,预计2023年全国期货期权市场成交规模将在2022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
从12月商品期货走势来看,广州金控期货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程小勇表示,截至今年收官,12月份国内期货市场走势延续11月回暖势头,大多数期货品种收涨,其中涨幅较大的有沪镍、沪锡、沥青、铁矿石、螺纹钢、玻璃等,主要原因是在国内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国内经济扩大内需,以及房地产融资松绑等政策利好下国内经济复苏预期持续升温。
“总的来看,12月,以建材类为代表的反映国内需求属性的商品涨幅较大;而有色金属中沪镍和沪锡的上涨一方面是因需求改善,另一方面也受印尼等国家出口政策收紧影响;此外贵金属板块也表现较好,主要与海外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实际利率回落有关。”程小勇说。
跌幅方面,程小勇告诉记者,12月股指期货、原油和LPD等能源,以及部分农产品如豆一、棕榈油和玉米跌势较为明显,主要是因为A股反弹在12月份表现偏弱,市场现实需求疲软导致盈利改善不及市场预期,同时国际能源价格回落也带动国内能源价格回落。
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申万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汪洋认为,中国经济有望迎来阶段性复苏,有色金属作为重要工业品,将受益于经济各领域的增长,终端需求有望较2022年迎来一定幅度改善,目前有色金属各品种库存水平普遍不高,在下游需求回升的带动下,有色金属价格或将出现一定幅度回暖;化工品在2023年中利润高弹性或将是常态;农产品市场方面,消费依然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以白糖为例,2022年的防疫政策使得国内白糖表观消费出现明显下滑,而下游的食品企业和贸易商库存也处于非常低迷的状态。2023年,随着防疫政策的放松,国内食糖消费也将出现反弹。同时类似生猪、苹果、花生等农产品的消费改善预期也值得期待。
“总的来说,在农历春节到来之前,大宗市场有望围绕消费预期复苏进行博弈,风险点也将体现在预期和现实的差距中。”汪洋说。
外盘大宗商品走势明显分化:伦镍暴涨超40%,原油几乎回吐年内全部涨幅
我们即将挥手告别的充满不确定性的2022年。回顾这一年,全球通胀、供应链危机、俄乌战争、极端天气给世界经济蒙上了阴影,同时新冠肺炎也在持续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一年,全球经济出现了继1970年以来最严重的下滑,消费者信心也大幅下降至此前经济衰退的水平;这一年,为了应对通胀,美国在2022年内连续七次加息,累计幅度达到425BP,美元指数也从年初的95.65一路上行至近20年来最高点114.79(9月28日),进入四季度后,市场对通胀见顶信心增强,美元指数随之回落至目前的104左右。
这一年,对于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来说,全球宏观和地缘政治因素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美联储加息、国内防疫政策变化、俄乌冲突等关键词交织,左右着市场的走势。
从外盘表现来看,在2022复杂的大背景下,外盘大宗商品出现明显分化。国都期货研究所总监罗玉对记者表示,除了镍以外,工业金属上半年金融属性受到抑制,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但在低库存及需求预期向好的支撑下,在三至四季度出现企稳反弹;农产品则在上半年在俄乌冲突及极端天气的刺激下价格普遍走高,下半年受宏观预期影响价格回落。预计后续在能源及粮食危机未得到缓解前,农产品价格仍具韧性;同样地缘冲突和极端天气的影响,外盘能源价格剧烈也十分波动,上半年原油价格几乎翻倍,但在需求疲软、地缘冲突持续超预期、欧洲暖冬等因素的影响下,几乎回吐了年内全部涨幅。
其中,LME镍在外盘有色金属板块中可谓一枝独秀,年涨幅位居首位达44.93%(截至昨日下午3时)。光大期货研究所表示,受到俄乌地缘冲突影响,LME镍在今年发生历史性的挤仓行情,盘中价格一度突破10万美元/吨(3月8日交易取消)。之后市场一直在缓慢修复LME镍挤仓给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价格持续回落。直到8月份后,受利好政策拉动,伦镍触底回升。
国际原油则体验了一把“过山车”行情,其中WTI原油年中一度涨超130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更是逼近140美元/桶,但经过下半年后较年初今仅分别上涨了5.96%和8.02%(截至昨日下午3时)。
“总的来看,原油在今年上半年高歌猛进主要是因为需求复苏叠加俄乌冲突导致的原油、天然气紧缺;而进入下半年后,为了防止油价过高影响世界经济,产油国与用油国默契地把油价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后在全球央行加息的大背景下,原油持续下跌几乎磨平全年涨幅。”汪洋说。
展望2023年,罗玉告诉记者,明年世界经济仍面临债务危机、投资回报率下降、通胀等问题,IMF在10月的全球展望中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7%(2021年为6%,2022年为3.2%),除去全球金融危机及新冠疫情最严重的阶段以外,这将是自2001年以来最弱的增长预期。但从边际上看,中国防疫政策的调整、美国通胀的缓和以及欧洲能源危机的短期缓解,均一定程度有助于消费者信心的提升。虽然全球衰退预期存在,但在我国“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的托底下,国内工业需求回暖的预期仍存在想象空间。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